学院简介
时间:2014-04-29 14:3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如何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个性培养环境,激发他们的个性潜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是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当前中职学校个性特长影响因素出发,探讨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一、个性特长的含义及培养意义
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由复杂的心理特征及其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个性特长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以及特别擅长的技能和特有的工作经验。
个性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培养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先天遗传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起不到决定的作用,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主要靠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倾向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影响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二、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个性发展成长的主控因素。中职学生绝大多数处于16~20岁年龄段,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情感日益丰富,渴望独立,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但生理和心理还没有成熟,不完全具备独立能力。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有自尊、自信、活泼开朗,思维和智力较高,求知欲强的优点,但也有任性、不懂礼貌、不爱惜财物,缺乏恒心,经不起困难和挫折,依赖性较强,独立性差的缺点。如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则容易出问题,形成不良的个性人格。
2.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家庭的熏陶对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确定起着特殊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存在着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教育方式、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和谐程度,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重要作用。
有些家长不太懂得教育规律,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及个人品格、个性的培养,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和分数,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关心孩子的课程学习成绩,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还有些家长自身文化修养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民主,态度简单粗暴,与子女关系紧张,丧失了教育的主动权,也有部分家长不能做到爱严相济,对孩子一味迁就,过分溺爱。也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将孩子教育的所有问题解决了。这些扭曲变形的家庭教育观点和方式都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特长及能力的培养。
3.学校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学校教育具有严肃性、规范性、系统性以及在集体中进行的特点,是个人一生中所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学校环境,不同的校风,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同的作用。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及性格、兴趣及专业技能成长的关键时期。中职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美好的个性,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4.社会教育的影响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与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校是社会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文化教育机构通过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影剧院和体育场馆的开放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活动必然收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人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反之沉闷、压抑、缺乏活动的社会环境会带来烦恼和消极的思想情绪。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众多的青少年德育场所却变成了游戏娱乐场所,网络、电视等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多充斥着言情、暴力等内容,加之黄色盗版图书及音像制品的传播对中职学校学生的成长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高度重视。
三、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对学生个性特长培养?
1.播撒爱心,多激励表扬,少指责批评 我们倡导教师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组织老师对特殊困难孤儿、及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开展亲情结对“一帮三”关怀活动,确保全校无一人因经济原因辍学。每名教师帮扶一名贫困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帮扶一名留手学生,给予其生活上的关心,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帮扶一名学困生,给其鼓励,使其树立学习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是差异学生转化教育的前提,关爱学生是进行转化教育的基础,习惯养成是学生转化的保障,自尊、自信、自控、自强是差异学生转化的归宿,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品格修养,行为习惯养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来自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及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大都存在着自卑、怯懦心理、性情孤僻、暴躁,较一般孩子难以沟通交流。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而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让学生不断得到鼓励,不断得到进步和提高。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就喜欢老师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人格及身心就能得到健康发展。
2.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利用画廊、板报、校园网站、定期举办体育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科技技能节,开展合唱、卡拉OK、征文、演讲、书画展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科学、学知识、学技能的热情和求知欲。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联系,共建和谐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 学校和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学校和老师可通过电话、书信、家长联络卡、手机群发短信与家庭保持经常联系,从而使学校和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代表来学校作报告,请懂法侓的老师进行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家乡历史文化名胜和革命遗址、烈士纪念馆,组织青年志愿者到街道、敬老院义务做好事。
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矫正和引导,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要加强社会教育阵地建设,净化社会文化市场,努力拓展社会教育空间,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优良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